「欸,弟弟,不是這樣玩噢......應該要拿這邊才對。」

今天到Y17親子館玩的時候,看到一個跟阿竹差不多年紀的小底狄拿著一對鼓棒開心地敲着鼓,不規律地發出咚咚咚的聲音,而鼓棒的一頭綁著細繩(怕鼓棒被小朋友亂拿,所以一嘟綁在鼓棒,一端綁在鼓架上),念過書的人都知道鼓棒要拿著綁著細繩的這頭,這樣比較不會影響到鼓棒的敲打。但小底狄當然沒有念過書,所以敲不到幾秒鐘的時間,就被他的把拔交換過來了。

==

「哇,阿竹,這個鼓好酷噢,聲音好好聽噢。」

「對啊!」

「可是妳這樣敲會不會卡卡的啊?」

「恩......不會啊。」

「那妳要不要換過來這樣敲?」

「不要!」

「喔......好吧。那把拔要這樣敲,這樣好像可以敲比較快欸!」說著說著,我拿起另一雙鼓棒,用和她相反的方向敲了起來。

上述這些畫面當然沒有發生,只不過看到這樣短短的一幕,我的腦海中就已經沙盤推演過一次,不知道是中毒太深還是怎樣XD

她會不會換過來敲我不知道,但是我絕對不會一開始就告訴她怎麼玩,有兩個原因:

第一:我覺得玩是天性,只要在不傷及自己或他人性命的前提下,是不需要糾正的 -- 她想要怎麼玩都可以。

第二:她很有主見,就算教她玩,她也不見得領情,所以多半得用一些前因後果的故事,來引導她走到一個比較正確的方向。

==

上週我加入了新的公司,因為是新成立的部門,主管特地安排了team-up的活動,活動的最後是一項有趣的團康《Save the Egg》,遊戲的規則如下:

1. 每組可以拿到橡皮筋、吸管、膠帶、竹筷和幾張紙等材料。

2. 用上述的材料作出一個可以接住從兩公尺高度丟下的生雞蛋,且生雞蛋不會破。

3. 每組有十分鐘的討論時間,有十五分鐘的實作時間 -- 要把自己小組打算怎麼做的計劃寫出來,另外,實作的十五分鐘組內就不能再講話(討論)了!

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很不錯的破冰遊戲,就算讓是五、六年級的同學玩也不顯得彆扭或是幼稚。而且整個過程很好玩,總共分成三組的我們,在這三、四十分鐘的活動中笑聲不斷。

最後三組都成功地拯救了雞蛋,除了一組因為籃外空心破了一顆蛋之外,能成功丟到容器內的都沒讓雞蛋破掉。

後來跟一個從國外回來的同事聊到,他說他在美國也玩過這個遊戲,不過他感受到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:在美國玩的時候著重在規劃討論的階段 -- 實作不完是沒關係的。而在台灣,很明顯地感受到“使命必達”的重要 -- 沒做完是不被允許的!當然規則並沒有這樣規定,但文化的差異的確是存在着,不說別人,我自己的確在沒有太多思考下,照著直覺地往前衝,自然而然地只把重點擺在“只准成功,不准雞蛋破”。

我當然不是想說國外的月亮比較圓,文化的差異不代表孰優孰劣,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本來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:有的時候得使命必達,有的時候可以把勝負擺在一旁而多點思考。而我自己,似乎總是掉入使命必達,或是找正確答案的思考邏輯 -- 從不懷疑命題,看到題目就開始解的窠臼。

==

講了這麼多,其實我想說的是:

阿竹給了我機會開始練習改變自己的習慣,也不是說這樣有多厲害或多偉大,而更多是一種不得不的力量:阿她就過敏 -- 中醫、西醫本來就各有所長;阿她就脾氣硬 -- 包容、黑臉一定得軟硬兼施,而更因為她是我的女兒,不是一個問題 -- 所以本來就不存在着正確答案。

==

後記:

最後不忘在出賣阿冰,我在Y17陪阿竹玩的時候,她竟然躲在角落玩手機!被狗仔拍到了吧!

阿冰偷拍  踢爆!知名親子關係部落客之妻,在遊戲場中獨自一人低頭玩手機,疑似家庭出現裂痕!?

阿冰笑嘻嘻好啦,開玩笑的XD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教養 save the egg Y17
    全站熱搜

    孩子的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